3D实体结构如图:
外载荷:
在XYZ坐标系中,相对于无载荷状态的位移U:
位移U产生的应变和应力:
需要分析的问题如下:
已知:实体的几何形状,外载荷,约束条件,材料的应力-应变关系和初始应力。
计算:位移、应变和应力。
目前只考虑线性问题,满足线性假设:
1、位移足够小,以至于可以基于无载荷状态建立平衡关系。
2、材料应力-应变关系可以随空间位置X、Y、Z变化,但在其他任何情况都保持不变。(如:C不随应力状态改变)
采用有限元方法,我们将实体离散为有限单元的组合。假设每个单元内的位移分布是所有N个单元节点位移的函数。
对于单元m,位移函数表示如下:
单元的位移函数u,可以在便于计算的单元局部坐标系xyz中定义(区别于大写字母表示的全局坐标系XYZ)。
H(m)是位移插值矩阵(displacement interpolation matrix)。插值函数的图形很像一个帽子,也称为“Hat Function”。插值函数具备以下特征:Hi在节点i处取值为1,而在其他所有节点处都是0. (Takes a unit value at node i , and is zero at all other nodes.)
Û是所有节点的3个全局位移分量所构成的向量,它是一个3N维的向量。对于梁和板壳,还包括转角。虽然Û中包含了所有节点位移,但对于给定的单元,只有该单元的节点的位移会影响这个单元内的位移和应变分布。
推导单元应变:
B(m)是应变-位移矩阵,由H(m)的微分及其行的组合得到。
单元的应力由材料本构关系给出,并考虑初始应力:
在"FEM05-虚位移原理"中,介绍了虚位移原理的方程。现将其写成单元组合的形式(分别对每个单元运用虚位移原理,再求和):
对于虚位移和虚应变,采用与真实的位移和应变相同的假设。代入上述方程,得到:
其中,K是总体刚度矩阵,它是由各个单元刚度矩阵K(m)组装得到的。总体载荷向量R,包括体积载荷RB、面载荷RS、初始应力RI的影响以及节点集中载荷RC。需要注意:
1、所有要相加的矩阵的维数都是相同的。
2、单元自由度等于全局自由度。如果不一致,组装前需要进行转换。
1、离散化,将结构分为两个单元。
2、单元的位移插值函数。
对于该问题所采用的单元,每个单元由两个节点(A和B)组成,长度为L,单元坐标系定义如下:坐标原点在A节点处,x方向由A指向B(与全局坐标系X方向一致)。只考虑轴向拉伸,所以只需要一个坐标方向。
假设单元内的位移u=HA*UA+HB*UB,且满足:
HA在A节点处等于1,在其他节点处等于0;
HB在B节点处等于1,在其他节点处等于0.
采用线性插值函数,可以取HA=1-x/L和HB=x/L.
3、分别写出各个单元的位移插值矩阵H(m)、应变-位移矩阵B(m)以及材料属性矩阵(m)。
4、计算刚度矩阵K。
5、载荷向量R只包含节点集中载荷,RT=[0,0,100]。
6、根据KU=R,求出各个节点的位移。
7、计算各个单元的应力。
上述采用线性插值的有限元方法得到的结果,与“FEM04-里玆法(Ritz Method)”中采用分段一次函数作为试函数的结果一致。主要区别在于:里兹法的试函数,虽然进行了分段,但每一段都是在全局坐标中定义的;而有限元中每个单元的插值函数,可以分别在单元局部坐标系中定义。
下面划分更多的单元,来求解这个例题。
将横截面变化的部分,分为4个单元。
分别写出各个单元的位移插值矩阵H(m)、应变-位移矩阵B(m)以及横截面积A(m)。:
计算刚度矩阵K:
KU=R,其中U1=0,通过矩阵运算得到位移和应力。(矩阵计算器:https://matrixcalc.org/en/)
对比不同单元数量的求解精度:
Reference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