拉伸试验得到的应力应变,通常是指工程应力和工程应变,用于计算应力应变的横截面积和长度,是未变形的初始横截面积和初始长度(便于测量)。与之对应的,还有真应力和真应变,用于计算应力应变的横截面积和长度,是变形后的横截面积和长度。
在应力低于比例极限的情况下,应力σ与应变ε成正比,即σ=Εε;式中E为常数,称为弹性模量或杨氏模量,是正应力与正应变的比值,弹性模量的单位与应力的单位相同。剪切模量的定义与之类似,是切应力与切应变的比值。
金属的应力应变曲线,通常分为四个阶段:
弹性阶段、屈服阶段、应变硬化阶段和颈缩断裂阶段。
注意:不同的材料,应力应变曲线会有差异,并不是每种材料都会表现出上述四个阶段。
材料的屈服强度,是指材料开始发生塑性变形时所对应的应力。由于不同材料应力应变曲线变化各异,通常很难确定在多大的应力下,材料开始屈服。实际应用中,也会用到以下几种定义屈服点的方式:
前面拉伸试验得到的工程应力( σ)和工程应变(ε),是基于试件未变形的初始横截面积(A0)和初始长度(L0)计算的。而实际中,随着载荷的变化,横截面积和长度都是在发生变化的。特别是当材料的应力超过抗拉强度后发生颈缩,横截面明显缩小,如果仍然用初始横截面积计算应力,就不太合适了。
真应力( σT)和真应变(εT),顾名思义就是真实的应力和真实的应变。是以载荷作用下发生变形后的实际横截面积(A)和实际长度(L),来计算应力和应变的。
弹性变形阶段,由于变形很小,工程应力应变和真实应力应变,几乎没有什么差异。
塑性变形阶段,基于塑性变形体积不变的假设(A·L = A0·L0),可以由工程应力应变计算出真实应力应变。
真应力:σT=σ(1+ε)
真应变:εT=ln(1+ε)
根据材料的力学行为,可以大致将材料分为两类:延展性材料和脆性材料。
钢和铝通常属于延展性材料;玻璃、陶瓷、混凝土和铸铁,通常属于脆性材料。
拉伸试验中,延展性材料在发生断裂前,通常会经历较大的塑性变形;而脆性材料在受到拉伸时,几乎不存在屈服阶段,应力超过弹性极限后很快就会断掉。
下图展示了钢、铝、纯铜和黄铜这四种材料的拉伸应力-应变曲线。可以看出:纯铜(Copper)比较脆,而黄铜(Brass)延展性比较好。
延展性材料和脆性材料在受到压缩时的表现也不一样:
延展性材料受到压缩时,会被越压越扁,横截面积不断增大,几乎不可能被压断。因此,可以认为延展性材料没有压缩强度极限。
下图展示了钢、铝、纯铜和黄铜这四种材料的压缩应力-应变曲线。
即使应力达到几千兆帕,材料仍然没有出现破坏,只是被压扁了。所以,对于有限元分析结果,仅仅根据应力是否超过抗拉强度来评价结构是否发生断裂,是不太准确的。
脆性材料受到压缩时,会被压碎,但压缩强度极限要比拉伸强度极限大得多。
注意:并不是所有的材料都可以明确地被划分为延展性材料或脆性材料。材料属性,也和所处的环境有关,很多延展性材料材料在低温下会表现出脆性。
随着冶金科技和复合材料技术的发展,一些新材料可能综合拥有延展性和脆性的特点。
参考:
本文材料试验曲线来源于:http://web.mit.edu/dlizardo/www/UniaxialTestingLabReportV6.pdf